- ·上一篇文章:且行且珍惜•青年藝術家高森作品展
- ·下一篇文章:此在·致微——當代學院派工筆畫六人展
手繪之謎——龐茂琨手稿研究展

展覽信息:
展覽主題:手繪之謎——龐茂琨手稿研究展
主辦單位:合美術館 光谷聯合集團
展覽時間:2016年7月23日-2016年10月23日
展覽地點:合美術館(武漢市洪山區野芷湖西路16號)
開幕時間:2016年7月23日16:00
出 品 人:黃立平
學術主持:魯虹
策 展 人:殷雙喜
展覽執行:艾小錚 李子萍 劉媛
設 計:柯明(空間) 譚璜(平面)
展覽委員會:黃立平、魯虹、姚華、甘行松、柯明、仇海波、顧蓓、劉暢、艾小錚、李子萍
2016年7月23日下午4:00,“手繪之謎——龐茂琨手稿研究展”將在合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著名策展人殷雙喜先生策劃。
同時這次的展覽比較完整地呈現了龐茂琨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手稿,包括速寫、素描、寫生、色粉畫等等;還特別將這些手稿與成品文本進行對比展現。

《影子之一》,68x58cm,紙上鉛筆色,2015

《影子之二 》,68x58cm,紙上鉛筆色粉 ,2015
策展人殷雙喜表示,龐茂琨先生這次的展覽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個展,從藝術家的手稿角度展示藝術家艱難的教育成長和豐富的創作歷程。展覽集中了他在各個時期的藝術手稿,內涵豐富,充分展示了龐茂琨藝術的深度與廣度,使我們看到藝術家創作的不為人知的豐厚基礎與畫外功夫。

《沸騰的歲月》手稿二,23.5x34.5cm,紙上鉛筆,2013
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認為龐茂琨在不同時期對藝術創作有著不同的理解,加上對現實的觀看方式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故他對“劇場”的處理方式也有著很大的區別。
《蘋果熟了》(1983年)
龐茂琨創作《蘋果熟了》時采用的是一種近距離的觀看方式,這既與過去照相館中的攝影師用三腳立式大相機面對他將要拍攝的人物一樣,也與西方古典繪畫大師從事肖像畫創作面對模特進行凝視和觀察一樣。
資料顯示,創作《蘋果熟了》的靈感來源于藝術家讀大二時到涼山體驗生活的過程,據他說,他既從中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也體會到了一種莊重、沉靜、肅穆的境界。但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他沒有對外在的現實進行直接性的再現與照搬,而是做了極為主觀的藝術處理。于是,這也使作品本身具有一種人像攝影般的鏡頭感。

《蘋果熟了》,150x100cm,布面油畫,1983年

《蘋果熟了》局部,26.5x20cm,紙上鉛筆,1983
《虛擬時光之一》(2001年)
認真看了龐茂琨在新生世紀前十年的作品圖片。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感到一直有兩條創作線索在支配著他:一方面,沿著固有的創作慣性,他仍然在按上面所談到的表現特點延續都市題材的創作,如《含花的女子》(2002年)、《歇閑的女人》(2005年)等等;另一方面,他顯然是在求新求變的壓力之下開始進行超越以上表現手法與題材范疇的嘗試。
比如在2001年創作的《衍變》系列中,他就通過借用哈哈鏡變形的效果表現了女人體的軀干。很明顯,由于采用了這種形式化的觀看方式,遂使他放棄了以往十分熟悉的,即對現實做虛擬化、陌生化處理的方式,結果使作品中不但處在了具象與抽象之間,也帶有純形式追求的意味。

《虛擬時光》系列之一,115x150cm,布面油畫,2001
《巧合之一》(2009年)
2010年,龐茂琨在名為“今日之神話”的個展中推出了一批介入消費社會的作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毫無疑問,這如他先前所畫的《虛擬時光》系列與《OK中國》,無論在題材的選擇上,還是在超現實的觀看方法上都有著上下文的關系。
但與先前兩個系列的處理方式明顯不同,即他在大膽呈現虛擬的“劇場”本身時,常常會對來自于電腦或雜志上的圖像進行超現實的組合。在很大程度上,他是以借用別人觀看的方式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這既很好地體現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深刻道理,也為他自己設立了一個全新的敘述框架,進而完成了對于日常的顛覆。

《今日神話》,35.5 x 27cm,紙上鉛筆、丙烯,2010
《過客之一》(2014年)
正如批評家楊小彥在一篇文章中所說,一旦龐茂琨認為他在特定階段內的某個題材已經完成,即這樣一種頗富內部張力的構成已經結束,下一步他就會再找到一種新的顛覆方式。
但楊小彥絕對沒有想到,在他寫完文章的兩年之后,龐茂琨又推出了以新藝術風格描畫的《游觀》系列。據龐茂琨介紹,這一系列主要以快照原型,呈現的都是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喧鬧、狂歡、歡愉、購物的場面。而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在看自己的一些生活照片的時候,“才恍然發現生活原來已擁有超乎于藝術編排的生動、戲謔與調侃。”

《過客之一》,180×260cm ,布面油畫,2014

《過客之一 》,30.5x22cm,紙上鉛筆,2014
《納西索斯》(2015年)
2015年,龐茂琨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了名為《迷宮》的個展。展覽系統地推出了藝術家對自我觀看問題的深入思考。他在相關文章中指出:“最近幾年以來,關于自我觀看的問題讓我特別感興趣。如果將這個問題深入挖下去,至少會涉及到三個關系:自我與自我的關系,自我與他人(世界)的關系,以及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關系。”
不過,藝術家在展開自我觀看的主題時,除了表現人在鏡子前的自我觀看外——如《鏡花緣》《暗香》《試衣間》——還表現了人通過水中倒影實現的自我觀看與借助自拍等形成的自我觀看。
但無論表現哪一種自我觀看,前面所強調的劇場觀念都一直貫穿于他的新作中。聯系他的相關作品看去,與第一種觀看相關的作品在表現上還是與過去都市系列作品的圖像與技法保持著一定聯系,而與第二種、第三種觀看相關的作品則在圖像方式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納西索斯》,160x200cmx2 ,布面油畫,2015

《納西索斯》手稿,98X179cm,紙上木炭條、墨水,2015
合美術館館長黃立平先生對龐茂琨不同時期的作品給予了很高評價,他在此次的前言中寫到:“龐茂琨的本質貢獻正是他一如既往的強烈時代意識和他敢于放棄已有的藝術成就,大膽進行新的突破的藝術追求。其它的一切都是某種社會性價值認同的意義追加。從這個角度上講,認定一個藝術家的創造價值不在于他與歷史上的每一個巔峰的技術距離有多近,而在于與這些巔峰的觀念差異有多大。”
據悉,本次展覽時間為三個月,將持續到10月23日,觀眾可前往合美術館免費觀展。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