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文脈與精神——中國畫邀請展
- ·下一篇文章:【南山瓷語·泥火丹青】邀請您雅集迎春展
尋夢·孫路坦培拉繪畫作品展

海報
2016年1月22日,“尋夢·孫路坦培拉繪畫作品展”即將在煙臺美術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展出藝術家孫路從上世紀90年代法國留學歸來至今的坦培拉作品18幅,在古典繪畫材料的光暈中呈現渾厚的東方情境。
德國哲學家瓦爾特·本雅明在其著作《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中將機械復制所導致的藝術作品中手工“光暈”的消失作為古典藝術結束和現代藝術開始的標識。當西方藝術家紛紛投入到對觀念和新形式的探索中時,上世紀90年代,孫路踏上西行的旅程,追溯西方繪畫的根源。

1982年,孫路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繼承家學,她沿著父親孫滋溪的腳步在繪畫藝術中探索。1995年,孫路赴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專門就坦培拉畫法進行學習研究,她從這種古老的繪畫方法當中發現了材料本身的質地之美。在對圖像和材料的不斷探索和討論中,孫路找到了一條貫通東方和西方的路徑。兩年的學業后,她游歷歐洲博物館,用實踐去感受古典繪畫的魅力。2005年,孫路回國,以在西方生活學習的10年經驗重新審視東方文化的多樣可能。
坦培拉畫法是歐洲文藝復興之前主流的繪畫方式,其以蛋黃調和顏料繪于墻壁或木版的昂貴材料是宗教畫和貴族畫像的專屬。同時,在一遍一遍的反復罩染中,色層厚重通透的質感使畫面呈現出來的質地絕非油畫、丙烯等材料所能媲美。坦培拉作品中凝結的時間和能量所代表的貴族氣質與“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作品唯一的獨特性閃爍著手工時代的“光暈”。孫路介紹說:“即使藝術家本人也無法復制一張一模一樣的作品。”畫面的肌理、色層的暈染,帶著人文之光的痕跡正是西方古典繪畫作品之所以感人的重要因素。

魚美人 55x65cm

眾魁佳妹 180x110cm

正月 100×80cm
關聯西方技法,孫路在東方精神的表達上進行新的探索。以多年的西方見聞和生活經驗作為支持,她以坦培拉畫法描繪中國傳統的仕女、京劇形象和具有中國特征的風景,在圖式和肌理之間,創造有機的關聯。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營造強烈的東方情境,戲曲人物的臉譜、衣飾作為載體傳達著濃郁的東方氣質。在作品《鐘馗嫁妹》中,巨大的尺幅的畫面中形式感極強的戲曲人物以強烈對比的黑白關系呈現出一種當代繪畫的活力!缎℃偼隆穭t以江南水鄉的樣式呈現一種帶有東方情趣的民間生活。以水道貫穿的小鎮生活返璞歸真,以坦培拉描繪的民間生活別有一種風味。同時《九九重陽》、《荷》等作品以花卉靜物為主題,呈現了一種靜謐安詳的情境,與凝結著時間和真誠的坦培拉材料形成有機的互文。展覽同時還展出孫路上世紀90年代于法國的創作,作品中明顯的裝飾風格和現代主義傾向回應了那一段異域經歷,同時畫面中極具東方特色的配色和細節的處理成為旅居藝術家尋找身份心路歷程的記錄。

小鎮往事 160x101(x3)cm

九九重陽 70×85cm

荷 60×65cm
孫路的藝術之夢是在文化身份的不斷流轉間變換的夢,此次于煙臺美術博物館舉辦的個展《尋夢》,將呈現孫路藝術歷程20多年中的研究問題的轉向。不同時期對材料、主題和意境的多維度探索,將在其坦培拉作品的光暈中閃現東方。
責任編輯:麥穗兒